衡山,又名南岳、寿岳、南山,为中国“五岳”之一,是著名的道教、佛教圣地。南岳衡山共有七十二峰,分别散布在衡阳、衡山、衡东、长沙、湘潭、双峰等县市,方圆八百里,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,北以长沙岳麓山为足,以南岳境内祝融峰为中心。爬衡山一般指登顶祝融峰为目的地的爬山,其爬山的线路很多,看的眼花缭乱,景区门票很贵,所以搜两步路轨迹,找合适的路线。住在南岳衡山牌坊不远的地方,提前已买了食品和水,并且开车兜了一圈,查看了上山路口,停车位置都已经确认好了。但考虑到下山会从衡山胜利坊出来,跟上山路口有一段距离,还要走回去取车,比较麻烦,所以干脆就把车停在酒店旁边的村子里,徒步去登山口。早上6点起床,天已大亮,附近早餐店有肠粉,吃了早餐,6点40左右徒步到登山口。当然,小路,上山早,偶尔会有蜘蛛网,也会经过这种废弃的小屋,一个人徒步,有轨迹导航,一点不用担心走错方向。这一路有点闷热,走走歇歇,水都喝了两瓶了。2个小时才走出小路,到了南台寺,正式进入衡山景区。南台寺,南朝梁天监年间(502-519年),海印和尚所建。因海印常在此寺侧石台上坐禅念经,所以名南台寺。唐天宵初年(742年),石头希迁来南岳,结庵于寺东大石上,大阐禅宗宗风,其法徒创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。故南台寺为禅宗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祖庭,有天下法源之誉。南台寺,多次兴废,清光绪年间(1902-1905年)重建。南台寺后的瑞应峰顶建有一座雄伟的金刚舍利塔,这座塔是八方九层,高48米,落成于1998年,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两枚。该舍利是1969年从地下挖出的石函中的,后经鉴定正是隋文帝为父母祈福分封至衡州的佛骨舍利。金刚舍利塔,开着门,入口没人,写着脱鞋入内。我就把背包登山杖这些暂放在门口,脱了鞋子,一层一层往上走,但每一层都是锁门的,不能到每一层塔的外走廊赏景,但可以一直旋转向上一层走。只爬到第七层,不能向上了,上一层也锁门了。犹豫片刻,只好往下走,恰遇阿姨来扫楼梯,阿姨说,可以找寺内老和尚开门,最上层也可以上的。下塔后坐门口凳子上休息,老和尚回来了,闲聊,我说我到处旅游,参观过韶关南华寺,云浮国恩寺,前段时间还去了漳州的三平寺,知道三平祖师的传承,了解禅宗的一花五叶,还知道石头希迁跟南台寺的渊源,从禅宗法脉图谱上,我说到石头希迁是六祖的徒孙,老和尚来了兴趣,竟然知道石头希迁,纠正说石头希迁是六祖的徒弟。然后说,懂这么多,这么有缘分,主动带我上塔参观。一起登塔,连续打开两道铁门,登上塔顶,开灯,让我参观佛舍利。需要通过一个透镜才看得到,正中心,有两颗白色骨质舍利,一颗红色玛瑙心,数颗珍珠,都比较小。登顶金刚舍利塔,塔顶走廊门也打开了,可以环走廊一圈,俯瞰四周。离开南台寺,沿马路前行不远就到了福严寺。山门上有“天下法院 ”的横额,两边有“六朝古刹”,“七祖道场”的竖联。
福严寺,原名般若寺,又名般若台,六朝陈代光大元年(567年),由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和尚创建,为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。唐先天二年(713年),怀让禅师到南岳后,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,通过他的弟子道一禅师传法,南宗的“顿悟”佛法弘传天下,至唐末发展成为沩仰、临济二宗。宋以后,临济又分出黄龙、杨岐两个支派。后人称怀让住过的般若寺(福严寺)为“天下法院”。
禅宗五家“一花五叶”,源自达摩传法慧可时的偈语“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”。一花"象征达摩所传禅宗法脉,"五叶"对应六祖慧能门下形成的沩仰宗、临济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云门宗五大流派。参观了这么多寺庙,所以对禅宗有个大致了解吧,后续在湖南江西旅行中,陆续都有接触对应的禅寺以及资料介绍。沿马路继续前行,就到了磨镜台。磨镜台是怀让磨镜斗法的地方,禅宗怀让大师以“磨砖不能成镜,坐禅岂能成佛”的禅理悟化道一,收道一为徒,故名。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的徒弟,从法脉图上理解就很清楚了。磨镜台有一栋别墅,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及军政界要员在此建公馆,蒋介石、宋美龄八上南岳衡山,五次下榻磨镜台官邸。
抗日战争时期,南岳四次高级军事会议曾在这里召开。
灵芝泉游泳池,是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为其女儿何玫所建,宋美龄多次来此游泳。
这些寺庙、建筑,也就大致观赏了解一下,同时当做休息,还是要爬山的,我走的都是特种兵路线,沿马路一小段,又拐入山林小路。朝着天柱峰和民俗文化城方向上山,密林小路,台阶路,一路爬升,有小溪流,走走歇歇。到达南岳宗教文化城,这里是可以乘坐景区观光车直接到达的,因为可以坐车来,所以徒步爬山的就很少,这一路仅遇到一个驴友。我提前一天在网上邀约爬衡山,回应的人很多,但没一个真正跟上的。每天太多人来衡山了,但根本不是一路人。所谓宗教文化,很气派的这栋建筑下面,在地下室建了个鬼城,十殿阎罗的鬼城。走一圈,可以了解中国的冥府文化,不适合拍照,免得吓着人。外面的建筑雕塑,肯定要镇妖降魔。魔是外来词,妖是本土字。中国本来没有魔,是从外国传来的。不用再爬台阶路了,沿观光车路线,几乎是平路,继续徒步到南天门。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,景区的索道和观光车,都直接到达这里。这里是衡山景区最重要的中转站,很多人,一波又一波的游客。南天门牌坊是祝融峰下的一座精致石牌坊,又称“通天之门”,中门上方横额镌有“南天门”三个描红大字,左、右横楣上刻有“行云”、“施雨”。石柱上刻有对联:门可通天,仰现碧落星辰近;路承绝顶,俯瞰翠微峦屿低。前面就是衡山的顶峰了,从南天门到祝融峰,只能徒步。上封寺,位于南岳最高峰祝融峰侧,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,称“光天道观”,为道教第二十二福地。隋大业年间,隋炀帝南巡至此,下旨改观为寺,以其为“敕建”,故名“上封寺”。现在的寺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建。在历史长河中,不同的时期,有打压道教,也有灭佛运动,反反复复。继续向上,终于到达祝融峰。祝融峰,海拔1300.2米,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。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,是火神,被黄帝任命为管火的火正官,同时又主管南方事物,祝融氏不仅教会先民钻木取火,又将火种文化播撒在衡山,住在衡山,死后又葬在衡山。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,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。“祝”是持久,“融”是光明,让他永远光明。山门是座牌坊式建筑,牌坊上有“祝融峰”三字石额,门两侧有对联:寅宾出日,峻极于天。意思是清晨五六点时太阳升起,祝融峰顶比天还高峻。祝融峰顶有祝融殿,供奉祝融火神,即南岳圣帝,始建于隋,原名圣帝殿,明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始建为祠,时名开元祠,内祀祝融火神,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重修时改名祝融殿,光绪七年(1881年)重修,殿字以石墙铁瓦建成,1982年重新翻新,仍沿旧名圣帝殿。下山,沿原路返回南天门,仅这一小段是回头路。下午3点左右,从南天门开始,沿与索道并行的方向下山,一路都是台阶路或者偶尔穿插观光车路线,经过湘南寺,五岳殿,铁佛寺,玄都观等,只做了简单了解,一路下山。继续走就是华严湖,还有一段是梵音古道,接近6点,看到胜利坊,终于走下山了。衡山,主要的景点都走了一遍,爬山难度不大,就是路程有点长。从登山路口开始到下山点胜利坊,轨迹记录23公里,拔高1300米,耗时11小时。加上前后穿过街区徒步的路线,当日手机记录是4万6千步,脚底都磨泡了,应该破了这几年单日徒步纪录了。衡山是5A景区,但说实在的,并没有特别好看的景色,纯粹就是打个卡,顺带了解一下禅宗文化。下山后经过南岳大庙,烧香拜佛的地方,还要门票,且已经关门了,就不去了。经过庙东古街,先吃了饭,稍作休息,6点半回到停车点。虽然7点多才日落,时间还早,但今天爬山确实有点累了,还是安全起见,就不开车了。重新定了酒店,洗漱休息,住宿一晚再走。